適應症
對「賀癌平」(Herceptin) 產生抗性或復發的乳癌患者
作用機制
- 靶向HER2變異體(HER2v)表達的腫瘤細胞並活化T細胞上的CD137訊息途徑,提升T細胞活性,來將活化的T細胞誘導至腫瘤微環境進行毒殺癌細胞
- 透過HER2變異體靶向來誘發抗體依賴型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作用 (ADCC, 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 透過HER2變異體靶向來誘發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 (ADCP, Antibody-Dependent Cellular Phagocytosis)
現況
- 多國專利審查中
- 臨床試驗一期啟動,於澳洲進行。
產品優勢
- 作用機轉屬於真正的靶點依賴性的T細胞活化 (target dependent T cell activation) 的雙特異性抗體。CD137表達的细胞毒性T细胞 (cytotoxic T cells) 只會在透過 AP402和癌細胞接合後才會被活化,與CD3為基礎的雙特異性抗體有細胞激素風暴 (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的疑慮,AP402安全性更高。
- 對於PD-L1和CD137的雙效價 (bivalent) 結合活性,與其他具有類似親和力的單價 (monovalent) 結合的雙特異性抗體相比AP402 能藉由分子聚集 (clustering) 更好地啟動 CD137 進而活化T細胞。
- 反向的HER2v和CD137鍵結區域有利於HER2v表達的癌細胞和CD137表達的T細胞橋接,沒有立體空間上的阻礙。
- 同時兼具單株抗體所具備的ADCC與ADCP腫瘤毒殺作用機轉,以多種機制提升腫瘤抑制效果
- 僅表達重鏈和輕鏈的對稱性結構有利於抗體的表達和形成,可依照過往單株抗體下游純化過程進行,無需開發針對非對稱型雙特異性抗體的新製程。
市場潛力
乳癌治療的主要挑戰之一是源於它是一種異質性(heterogenous)的疾病。對基因表達的分析顯示至少存在5種具有不同生物學特性的乳癌類型。近年來由於分子生物學的進步,目前乳癌的治療趨勢是找到病友癌細胞中的特定因子,針對癌細胞的生長、分化、生命週期或血管滋養的特定過程來進行「個別化治療」,也就是所謂的「標靶治療」。其中大約25~30%乳癌患者其腫瘤有HER-2過度表現之現象,研究發現這些患者之預後比沒有HER-2過度表現之患者來的差。
而針對HER-2的標靶治療,最有名的既是基因重組的單株抗體「賀癌平」 (Herceptin),藉由與乳癌細胞表面的HER-2受體結合後,啟動人體免疫機轉,經由巨噬細胞與殺手細胞將乳癌細胞清除,達到療效,對過去數十年裡為乳癌患者的生存率提升有著相當貢獻。但對於其他無法適用於賀癌平或是使用後陸續產生抗藥性的患者則是發現可能是由不同大小的HER2變異體(HER2v)的存在所導致。本公司開發的AP402全人源雙特異性抗體可同樣衍生自T-cube平台,可同時辨識HER2v與CD137兩個靶點的首創雙特異性抗體藥物。透過多重機轉,來對賀癌平具有抗性或復發的乳癌患者提供治療。
開發進展
該產品已完成澳洲新藥臨床試驗 (IND filing) 申請,2024年12月中進入臨床試驗一期。
- 研發代號
- 靶點/作用機制
- 適應症
- 合作對象
抗體篩選
臨床前
臨床1期
臨床2期
臨床3期
AP402
T-cube BsAb
乳癌
IND filing (AUS) in November 2024